又名仙斛蘭韻、不死草、還魂草、紫縈仙株、吊蘭、林蘭、禁生、金釵花等。莖直立,肉質狀肥厚,稍扁的圓柱形,長10~60厘米,粗達1.3厘米。國內產安徽南部大別山區(霍山)、臺灣、湖北南部(宜昌)、香港、海南(白沙)、廣西西部至東北部(百色、平南、興安、金秀、靖西)、四川南部(長寧、峨眉山、樂山)、貴州西南部至北部(赤水、習水、羅甸、興義、三都)、云南東南部至西北部(富民、石屏、滄源、勐臘、勐海、思茅、怒江河谷、貢山一帶)、西藏東南部(墨脫)。國外分布于印度、尼泊爾、錫金、不丹、緬甸、泰國、老撾、越南。
(二)功效
性味甘淡微咸,寒,歸胃、腎,肺經。益胃生津,滋陰清熱。用于熱病津傷,口干煩渴,胃陰不足,食少干嘔,病后虛熱不退,陰虛火旺,骨蒸勞熱,目暗不明,筋骨痿軟。
(三)鑒別
1、藥材性狀:
鮮石斛: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,長約30cm,直徑0.4~1.2cm。表面黃綠色,光滑或有縱紋,節明顯,色較深,節上有膜質葉鞘。肉質多汁,易折斷。氣微,味微苦而回甜,嚼之有黏性。
金釵石斛:呈扁圓柱形,長20~40cm,直徑0.4~0.6cm,節間長2.5~3cm。表面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,有深縱溝。質硬而脆,斷面較平坦而疏松。氣微,味苦。
鼓槌石斛:呈粗紡錘形,中部直徑1~3cm,具3~7節。表面光滑,金黃色,有明顯凸起的棱。質輕而松脆,斷面海綿狀。氣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。
流蘇石斛:呈長圓柱形,長20~150cm,直徑0.4~1.2cm,節明顯,節間長2~6cm。表面黃色至暗黃色,有深縱槽。質疏松,斷面平坦或呈纖維性。味淡或微苦,嚼之有黏性。
2、飲片性狀:
干石斛:呈扁圓柱形或圓柱形的段。表面金黃色、綠黃色或棕黃色,有光澤,有深縱溝或縱棱,有的可見棕褐色的節。切面黃白色至黃褐色,有多數散在的筋脈點。氣微,味淡或微苦,嚼之有黏性。
鮮石斛: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的段。直徑0.4~1.2cm。表面黃綠色,光滑或有縱紋,肉質多汁。氣微,味微苦而回甜,嚼之有黏性。
(四)食用方法
1、鐵皮石斛宜浸泡后久煎,內酯類生物堿水解后更易吸收。取鐵皮石斛20-30粒放入鍋中,加水煎煮60分鐘及以上,早晚服用,代茶飲用。(可低溫冷藏一周,服用前加熱即可,一周內是可以重復添水煎煮的)
2、可煮粥、入菜,可用于煲湯。真正的做到一家同補。
(五)禁忌
石斛性微寒不宜大量服用會引起消化不良,感冒患者不利于感冒的治療,石斛不宜與巴豆雷丸,炒僵蠶等中藥同時食用。